前提
1 思考过程
1. 拿到一组信息点,首先想一个问题“数据库中有那么多数据,我要显示哪些?如何确定我应该在页面上显示哪些数据?”-->找到数据确定条件
2. 有了数据确定条件后,接着要想“这些条件又是怎么确定的?哪里来的?怎么来的?” -->确定信息点之间的关系
3. 重复1、2直到确定所有要显示数据确定条件及来源。
4. 最后将整个过程反过来会得到类似于“首先通过XX获取XX, 然后寻找XX,然后通过XX获取XX”的语句。
2 具体步骤
到这里你肯定已经了解了一些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本节我们将使用数据库中的术语,来继续我们的学习。
2_1 找到数据确定条件
观察duqu.html 中的联系人数据,页面上要现实的是某一页的数据。思考第一个问题“如何确定我应该在页面上显示哪些数据?”
因为收货人信息有很多,因为要只显示其中某一页的那几条数据,那么当前第几页肯定是一个条件,同时这一页显示几条数据也是一个条件。所以显示的收货人数据的确定条件就是当前的页码和每页显示的条目数。
同时也页面上还要显示当前显示的页数是第几页,总共有多少页。
2_2 确定信息点之间的关系
接下来确定这些条件是怎么来的
当前的页码是通过用户在页面上点击得来的;(不涉及去其他信息点之间的关系)
每一页显示收货人信息的个数是页面指定的a个;(不涉及去其他信息点之间的关系)
总页数及计算方法应该已经在确认信息点正确性中得到确认;这里可以再确认一次,数据的总条目有,每一页要显示的条目有,相除(入)可以直接得到总的页数。
可以通过当前页码和每页要显示的个数可以计算出开始从第n个开始显示。
要显示的收货人信息,其实就是显示所有数据中从n到n+a的数据。
2_3 梳理总结逻辑关系
通过以上两部可以总结如下。
首先计算数据开始位置n,然后从开始位置获取a个数据数据。
总页数通过计算得到。
每页显示的条目数是固定的。
当前页用通过户点击得到。(页面输入信息)